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校区新闻>>正文
【审核评估学院巡礼】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交通”跨学科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
日期:2024年10月16日 11:14 作者: 来源:  点击:[]

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始建于2000年初。特聘德国卡塞尔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设计教育家盖尔哈特·马蒂亚斯先生作为学科带头人,以国际先进的德国包豪斯现代设计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充分融入国际化、前沿性、实战性的教育理念,经多年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创了“交通+艺术”的学科专业特色,构建了“理论传授+名师讲座+经典阅读+创意互动+项目引领+社会实践”的“六位一体”育人模式。

图1 学院以国际化特色为起点

一、深化学科融通,凸显“艺术+交通”,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围绕交通强国建设,主动将艺术融入交通、城乡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1+3”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传授、名师讲座、经典阅读、创意互动、项目引领、社会实践”的“六位一体”培养模式。

将企业课题融入课堂,将课堂延伸到工程实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未来复杂工程设计问题,突破单一学科局限,在培养定位、课程教学、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项目训练、国际大赛、企业协同育人、毕业设计改革、前沿微课、跨学科及校企融合师资团队组建,探索具有跨学科广度、本学科深度的教学模式。

图2 专业转型升级布局图

借鉴国内外艺术与工程结合教育的成功经验,顺应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转型的时代机遇,探索从“艺术+交通”的角度,以艺术学、设计学、工程学、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前沿设计视野、扎实设计创作理论基础,具备跨学科设计分析与逻辑思维,具备跨学科整合设计和评价能力,具备独立创新和协同合作能力。为交通行业输送亟需的工程知识和美学素养兼备的跨界复合型国际化设计人才。

二、坚持立德树人,融入程思政,形成“三全育人”育人合力。

认真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五育并举”要求,注重将价值塑造、知识建构、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努力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领域的、有社会责任感和受尊重的新型设计师与设计领导者,支撑国家、区域及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建构出发,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起点与归宿)→“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的载体)→“课程教学实施”(目标的手段)→“课程教学评价”(检验的工具)四个基本要素,拓宽课程的广度——从课程所涉的专业、行业、国家、文化、历史等角度出发,提升课程的深度——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与开放性,增加课程的温度——课程的人文意蕴、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专业”→“课程”→“模块”→“知识点”链条式的实施框架,搭建“知识要点+设计案例+思政元素” 多重维度育人模块和“双螺旋式”教学策略、混合式教学模式。

“双螺旋式”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专业教育

实施思路

突出特色

构筑体系

强化关联

创建团队

开拓平台

第一课堂

通识教育课程

贯彻德育为先的“价值性”

课程思政

实施思路

结合三大类课堂的特性和课程形式,贯彻“知—行—信”合一,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学科教育课程

突出“交叉性”

专业教育课程

加强“特色性”

市级“艺术+交通”特色平台、联合中交公规院等设置大师工作室、(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跨学科跨校企“艺术+交通”特色工作室,以及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训练、交通特色学科竞赛等

实现“针对性”

第三课堂

中交公规院、西南市政设计院、巴南区二圣镇乡村振兴等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创业实践、教师带队进企业、专业/项目实习等

强调“专业性”

坚持以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三全育人”,制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五年规划》,建设52门院级重点课程思政,筑学院获批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实践育人精品项目、课程育人精品项目、文化育人精品项目;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学名师及团队2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8个。邀请全国设计大师名家来院“开学第一课”。教学案例荣获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一等奖。《“艺术+交通”跨学科融合系列课程—交通景观艺术设计》在重庆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及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高校组优秀案例一等奖。举行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果展、重走两路、艺创两路文创作品展、暨“两路·一梦”汇报展演等活动。

图3 课程特色架构

图4 课程及教学改革成效

图5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三、强化实践育人,促进教赛相长,推动教学改革不断突破创新。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加强学科竞赛工作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艺术+交通”教学改革和开拓创新。

以“学科竞赛”为驱动厘清在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培养机制以及培养成效的价值与作用,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分类实施挖掘学科竞赛人才培养产教学研创潜能,重塑学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两个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树立“四有双创”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赛教学研创”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建立“梳组评认”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促成“三实三创两化”设计人才培养成效,全面推进学生从主题课堂、“跨学科·全链路”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制、跨学科教学方法、“跨学院”竞赛团队、“混合式”教学课堂的无缝链接,不断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

以“三纬联动·四有双创”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成效。立足设计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探索“艺术+交通”“三纬联动”学科竞赛综合平台、学科竞赛教学模式,学科竞赛在资源整合、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以产业对接等优势,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培养机制以及培养成效上,旗帜鲜明的构建学科竞赛驱动下“赛、教、学、研、创”与“培养理念,建构“六路并举”育人模式、“学科交叉”教学模式、“赛教学研创”孵化模式,培养“设计能力、服务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四有双创”创新型人才,构建“三纬联动﹒四有双创”学科竞赛驱动“艺术+交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先后策划、组织、参与2021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类交通艺术设计赛项,2023年第17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首次新增“交通艺术设计”赛项,建成4门重庆市一流课程课程,“交通+艺术”的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第54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学生获“NCDA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竞赛3000余项。

图6 学生各类竞赛获奖

四、实施美育浸润,建设精品课程,搭建多元融合美育体系。

学院严格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并建立培育美的素养、滋养美的心灵、涵养美的品位的理工科高校美育新模式。组建校内外专家顾问团队,统筹全校美育教师队伍,开展美育理论研究,建设美育团队,负责全校美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与组织运行、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特色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教师培训、培育美育名师、打造美育精品教材、推动美育教育改革研究与成果转化,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扩大我校美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挖掘指标内涵,推动校内美育通识课程建设。暑假期间,开展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调研,并在11月启动了《2023年度重庆交通大学美育通识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立项建设13门校级美育通识精品课程。

图7 美育润浸活动

重点推进美育理论课程、美育鉴赏课程和美育实践课程的体系化协同发展,并通过专业的跨界融合,构建“艺术+交通”“人文+艺术”“数智+艺术”等具有重庆交通大学特色品牌的美育通识课程。成功举办“交通天下·艺创未来”毕业设计作品及美育成果展、“艺模艺young”设计基础课程结课汇报暨美育作品展、重庆交通大学“美育+心育”主题绘画活动、“大象微至——2023第四届重庆小幅油画作品展”“SEE MODEL SEE BAG原创时尚作品设计大赛展演”等活动,美育案例获得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等荣誉。

图8 开展多元化的学生活动

五、秉持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拓宽教育视野,塑造特色教育品牌。

图9 马蒂亚斯教授讲课现场

2000年专业筹建以来,邀请德国卡塞尔大学马蒂亚斯教授(2020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为学科指导专家,开展国际化设计教育教学。延展中德等中外设计教育资源,促进国际化办学人才、智力、技艺、资本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通过项目引领式教学,中外联合式教学、校企协同式教学,充分发挥“艺术+交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化办学优势,为推动交叉融合学科的国际化教育互联互通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渥的土壤和环境。

图10 开展国际化交流

依托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亚行资助项目,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与法国两所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特邀国际设计组织(WDO)主席大卫·库苏马、法国设计师联盟创始主席蓝雅诺来校交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与中哈友谊人才培训班、桥梁科技文化普及活动;师生参加“Design Party”国际工作坊;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设计联盟。


关闭

联系电话:023-63430008      校区地址:重庆市双福新区福星大道1号     邮编:402247
邮箱:cqjtukxc@cqjtu.edu.cn    渝ICP备11007697号 © 2018